在我院林志雄教授接到患儿转诊信息后,立即组织科室讨论。肿瘤的位置位于脑干区域——中脑,是维持个体生命的中枢所在,因此又被称为“中枢中的枢纽”,但手术风险太高,患儿术后可能出现偏瘫、昏迷,甚至术后呼吸心跳受到影响,危及患儿生命。这是所有神经外科医生看到磁共振结果后的顾虑。部分医生也提出,是否可以考虑保守治疗。但经过多次的检查显示患儿的海绵状血管瘤仍在不断出血,病灶不断扩大,如不尽快手术治疗,患儿将面临瘫痪,生命亦受到威胁。

经过接近6个小时奋战,手术顺利完成。主管医生翁超群主任介绍到,患儿苏醒后,意识清醒,言语对答流利,吞咽功能正常,肢体活动正常。目前,正在做肌力康复训练,已能自己下床行走。

海绵状血管瘤是众多薄层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,外观呈紫红色,并非真性肿瘤,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,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,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。 海绵状血管瘤可见于各个年龄,多见于20~50岁。男女发病率相似,有报道男性病例多为30岁以下,女性病例多为30~60岁。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和散发,也可多发,后者占6%~33%,多有家族史。
临床症状
因病灶侵犯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,主要有癫痫、出血、头痛、神经功能障碍(占位效应)等。
严重性
海绵状血管瘤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,发生在脑血管的海绵状血管瘤后果很严重,因颅脑容量固定,随肿瘤增大,挤压周围脑组织,可产生相应症状,而且血管瘤逐渐增大,血管壁越来越薄,可发生破裂出血,导致功能障碍,甚至危及生命。
重要提醒
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,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头晕、头痛、癫痫发作等,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,以免造成严重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