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“世界卒中日”,本年度的主题是“警惕卒中症状,尽早识别救治”。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。在我国,平均每9秒就有一个新发的脑卒中病人。2017的数据显示,脑卒中已经超越了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,成为了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病因。患者一旦发生脑卒中,往往会遗留有长期残疾,给患者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,所以预防成为了脑卒中防治的重中之重。
脑卒中,俗称“中风”,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损伤而造成的一组疾病,往往以缺血性卒中多见,具有发病率高、致残率高、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。患者常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脸部、手臂或腿麻木无力,口齿不清或不能讲话、吃饭,走路突然失去平衡,突然失明、耳聋等症状。
发生脑卒中的病人,其症状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,难以有明显改善。许多患者可能会长期卧床,或者步态差,走路需要别人协助,吞咽困难者吃饭喝水需要靠胃管进食,部分患者还会有大小便失禁。这些严重的残疾,对病人本身和家属都是巨大的痛苦。
02 普通人群应该如何避免发生脑卒中?
脑卒中虽然危害大,但可防可控,脑卒中重在预防,胜在早期预防。对于脑卒中的预防,普通人群应按照有无相关家族史分为两类去预防,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,在降低卒中发生率的同时也减轻个人的医疗负担。
第一类是具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。这里的家族史包括卒中家族史和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家族史,如高血压家族史、糖尿病家族史、高脂血症家族史等。如果具有上述家族史,不论年龄老幼,包括年轻人在内都应进行早期筛查、早期干预,做好卒中预防。第二类是无家族史人群。这类人群建议年龄大于40岁并且具有相应危险因素,如运动量不足、生活不规律、暴饮暴食、肥胖等的人,应定期进行脑卒中相关筛查,有条件者可以进行脑血管成像检查等影像学检查。
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脑卒中。
03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具体包括哪些?
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。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房颤、吸烟、酒精摄入、不合理膳食、超重或肥胖、运动缺乏、心理因素等。
04 发生脑卒中怎么办?
时间就是大脑,时间就是生命。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,越早发现,越早治疗,效果也就越好。患者在发病后立即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或卒中中心单位,得到规范的治疗,可增加恢复机会,提高生活质量。
05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有哪些?
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,包括肢体活动障碍、言语不清等,严重影响生活。及时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。理论上来讲,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,越早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,患者的预后越理想。
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、作业疗法、言语治疗、矫形器治疗、传统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。康复治疗需由康复医师、治疗师、护士共同进行,针对各方面后遗症进行分析评定,制定个体化、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方案,开展综合、全面、系统的康复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