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一场宿醉 46岁莆田男子“沉睡”半年
今年5月1日晚上,莆田46岁陈先生受邀外出应酬,喝了很多酒。夜里,他回到家后倒头便睡,一直昏睡到次日傍晚4点左右醒来,陈先生脸色苍白,大汗淋漓,他告诉妻子感觉胸闷,喘不上气,人很不舒服,随即出现呕吐、抽搐等症状,妻子见状慌了手脚,赶紧拨打了120急救,送至莆田当地医院,检查显示,陈先生体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、血管痉挛及血管栓塞,考虑为心源性猝死。随即入院治疗一个多月,陈先生病情仍未好转,一直处于昏迷状态。
在医生建议下,转往福州一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治疗,然而在ICU接受治疗26天后,陈先生仍然处于“沉睡状态”,意识全无,被诊断为“植物人”。
家人为唤醒他,四处打听后,经多方了解和深思熟虑,就诊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。该院神经外科林志雄教授团队积极联合其他科室,为病人开展各类辅助治疗,如高压氧、外科手术等。在医护团队精心治疗下,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身体状态恢复良好,体征参数达到正常范围。
为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,回归正常生活,林志雄教授团队对陈先生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(简称:DBS)术前评估,确认他适合开展DBS促醒手术后,11月5日上午,为陈先生行DBS手术,成功将电极植入患者的脑部。
“DBS的手术效果是逐渐显现的。”林志雄教授介绍,接受唤醒手术后,病人并不会马上苏醒。目前科室收治的被唤醒的病人中,最快的1个月就醒了,慢则也要花1年半载的时间。经过手术评估后,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在DBS治疗后,会逐步恢复自主意识,恢复生活自理能力,重返社会。

脑深部电刺激(DBS)俗称脑起搏器,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特定神经核团的电极发放脉冲刺激治疗特定疾病。DBS促醒是通过刺激控制意识的关键核团(例如丘脑中央中核、室旁核等),激活脑网络,达到促醒目的。通过脑深部电极刺激,实现神经调控,让昏迷病人的脑内神经元网络实现重构,从而达到唤醒昏迷病人的效果,这是脑科学基础研究进展在临床领域转化应用的最新进展。该手术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外科治疗,其安全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。全球已有超过10万人接受DBS手术,治疗相关疾病。
当前,我国医学界对植物人传统治疗手段包括药物促醒、高压氧促醒、周围电刺激促醒、感官接触促醒治疗等等,总体疗效有限,效果欠佳。手术促醒是一项新的治疗方式,就国内而言,对持续植物状态病人的促醒率约为40%,这意味着植物人苏醒仍是世界难题,DBS促醒疗法是对植物人治疗所进行的一种医学探索,对于医护人员、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是一个福音。
术前评估很重要 不是所有植物人都可以适应该手术
“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‘网状上行激活系统’,这是人体能够保持正常苏醒——睡眠循环的中枢,其大部分位于延髓。如果该系统受损,大脑就会丧失保持苏醒的能力,成为‘植物人’。”林教授说,“要唤醒植物人,就要让该系统重新工作,术前评估就是要看这个系统究竟是被摧毁了,还是处于休眠状态。”
术前评估的目的在于筛选合适的病人接受手术,以提高手术有效率。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,通过CT检查需至少确认患者脑细胞依然存活,有一定的疼痛定位,视觉追踪,保证神经系统的可塑性,不然即使勉强手术,唤醒的概率也极低。

适应症:
1、符合慢性意识障碍诊断标准患病3个月以上,常规治疗方法促醒失败;
2、脑皮层结构至少一侧相对完整,脑干结构无严重损害;
3、无严重颈椎畸形;
4、一般情况及心肺功能可耐受全麻手术;
5、慢性顽固性神经源性疼痛;
6、周围缺血性疼痛,如糖尿病足,雷诺氏病等;
7、其他,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,神经根病,蛛网膜炎等。
禁忌症:
1、患病时间少于1个月;
2、合并严重的其他内科疾病或严重未控制的感染;
3、严重营养不良;
4、一般情况无法耐受全麻手术;
5、严重颈椎畸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