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诊疼痛科 却意外发现“椎管内肿瘤”
6月,陈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,来到了福州市某公立医院的疼痛科看诊。医生查体后,发现患者双侧肢体肌力减退明显,建议先行磁共振检查。
“当时扶着她走路都很吃力,只能推着轮椅走。”陈阿姨的老伴说,从发现她走路不稳,到几乎走不动,才十多天。对于急转直下的病情,他内心十分不安。
第二天拿到磁共振检查报告时,“考虑椎管内肿瘤”几个字让陈阿姨一家彻底傻了眼。“肿瘤那么严重?能不能治好?如果手术的话风险大不大?……”面对家属一连串的提问,疼痛科医生表示患者病情复杂,拖不得,建议转院找专家进行手术治疗。经辗转打听,陈阿姨在亲友的推荐下,来到了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神经外科。
肿瘤位置特殊 手术难度大、风险高
接诊陈阿姨的是医院神经外科翁超群主任医师,他耐心询问了陈阿姨的病史,发现其双下肢麻痛感明显,无法行走。结合核磁影像可以看出,患者椎管内的肿瘤位于颈2节至颈3节,属于高颈段脊膜瘤,随着肿瘤不断增大,很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,影响呼吸功能。
尽管手术存在诸多风险,但是如果不手术引起下肢瘫痪的几率将更大,为此,林志雄教授、翁超群主任团队建议患者积极手术治疗。本着对“三博脑科”的信任,陈阿姨与家属商量后决定和医生联手“闯关”。翁超群主任表示,患者肿瘤位置处于颈部高颈段,靠近呼吸中枢部位,且肿瘤周围紧贴许多血管和神经,手术风险大;手术区域结构复杂,完整切除肿瘤难度较高。更特殊的是肿瘤位于脊髓腹侧,在进行肿瘤切除时的牵拉、推移、分离等操作时,如果操作不慎,容易造成患者高位载瘫甚至长期依赖呼吸机。
在做好周密的手术计划及应对措施后,6月10日,林志雄教授、翁超群主任团队在显微镜下仔细操作,逐步分离肿瘤,并在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,可实时观测到肌电图电位波形变化。经过近5小时的奋战,肿瘤被完整剥离,术后观察患者脊髓功能保护良好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,7月中旬回访,患者已可自行站立,在家人的帮助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,目前正在进一步康复中。“高位颈椎管内肿瘤一般手术难度大、风险高,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,需引起注意,及时到医院就诊,并进行手术治疗。”翁超群主任医师表示。